校友故事分享 | 專訪盧蔚欣:移尊就教虛心求問是鋪墊成功的基石
校友故事分享 | 專訪盧蔚欣:移尊就教虛心求問是鋪墊成功的基石
06
Jun
06/06/2025
商業不單只是數字的博弈——而是用跨文化視野與永不停歇的探索,為世界端出一道道創意解方。從課堂的策略模型到多元餐飲管理的實戰,從求學時期不恥下問的沈澱,以至透過日常參訪過程中細緻的洞察,「她」的職涯軌跡印證著商管畢業後與別不同的可能性。作為一位持續不斷求變的女性,「她」是如何透過所見所學,實踐到職場的各個方面?
實踐導向教學,課程致力培養商業解策的變革者
盧蔚欣小姐,現任銀河娛樂集團有限公司的餐飲培訓經理,畢業於二零一八年聖若瑟大學商學及法律學院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談及當初選擇入讀聖大商管課程的契機,她表示選擇源於學科的通用性 。「不論是科技公司、零售業還是餐飲服務,組織架構、人力資源和財務管控等方面都是各行各業的通用技能。」她認為入讀後課程設計也印證了這一優勢,能透過所見所學把商管知識應用至跨領域落地。這種「一專多能」的特質,正是她職業發展的基石。就商學院的課程設計上,她強調聖大的商學院不單是傳授商業知識,更是培養學生運用商業思維去解決社會問題。「靈活彈性教學模式,非單純紙筆抄寫,亦有助學生培養多方面思考的能力」。
國際化師資,文化差異與全球商務思維養成
對於如何將聖若瑟大學的理論和技巧,以及校方提供的學術指導應用到工作當中,她向我們分享憶述已故商學及法律學院教授Prof. Michael Trimarchi的教學模式讓她受益匪浅。「當時他教授市場營銷課程,讓我學習到不同類型的策略模型,現時在我從事的領域當中,接觸不同類型的餐廳,並根據餐廳的定位和客戶群體,為其制定策略和多樣化培訓課程,讓員工的技能獲得專業化提升。」她笑言,俗語云 : 嚴師出高徒,從學習到職場實踐,回望過去教師的用心教學方式,如在課堂上學生需要透過分析不同地區進行對比,並共同制作模擬商業計劃,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思維模式,亦對她在職涯決策上,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另一位令她難忘的教授是Ansoumane Douty DIAKITÉ教授,盧小姐表示「他的國際商務談判課程,通過模擬跨國案例、新聞資料分析等,讓我們體驗文化差異導致的談判僵局。這些課程不止加入理論,更塑造了我的全球化思維框架。」基於聖大教授團隊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是學生認識各國文化及禮儀的重要媒介。她強調,在國際商務環境中,要成功促成跨國交易,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這種多元文化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在未來職場上能更從容地應對國際商務往來,對增進商業宏觀經驗有很大的幫助。
獎學金助力,從課堂到國際舞台的跳板
作為歷屆聖大校友及獎助學金計劃的獲獎者,透過此計劃的支持有助推動個人自身發展,她認為「獎學金不僅是資金支持和學習認可,更是促進了個人階段性成長與與目標的里程碑。能全心投入在學習以及與教授交流當中。獲獎後得到更多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例如參與澳門政府舉辦的葡語達人,前赴葡萄牙學習葡萄牙語和感受當地文化生活,接觸社會創新項目,感受中葡文化的氛圍。這些平台讓我提前積累人脈與提升國際視野,縮短了畢業後適應職場的時間。」時至今日,所見所學,仍終身受益。
校友回饋,搭建職涯橋樑與行業參訪經驗
畢業後,她回饋母校加入校友會,作為理事不為餘力地支持我校的發展。「最難忘的經歷是2023年中華江門文化參訪團,我們前往新會,參觀了李錦記的廠房。這次參訪不僅增進了我對行業的瞭解,也讓我感受到校友之間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活動中,通過與在讀學生的交流,重新激發了自己對品牌的創新思維和潮流趨勢的認識。」她亦曾致力參與本校舉行的「瑟友計劃」,以校友的身份,為學生提供未來職業指導的意見及方向。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關於知識與進步的名言人所皆知。但持之以恆又該如何做到? 盧小姐於2021年獲公司提名,參與及完成餐飲管理文憑課程,並獲取多項國際機構專業證書。持續進修的動力源於她對深化餐飲業專業知識的追求「進修契機基於職業轉折點,從前人力資源行業轉職到餐飲行業後,在當時的公司悉心栽培下,兩年內由餐飲培訓管理生晉升為餐廳副經理。為了加速我的管理適應能力,提供一系列餐飲管理文憑課程,系統性學習填補了實戰盲點。」結合自身對商管與餐飲專長,讓她在不同的舞台一展所長。除進修餐飲管理外,與此同時,亦獲公司提名於2023前往北京參與,由教青局主辦、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辦的進階培訓。“澳門青年專業發展計劃”中共分三個階段,包括國情區情培訓、跟崗學習、內地進階培訓。讓在職青年獲得多元的培訓機會,積極為澳門社會及經濟發展儲備優質人才。她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未止步於現有成就的深刻體悟,值得後輩奮發學習。
寄語,主動探索與擁抱多元可能
對於學弟妹的寄託,她認為「聖大教學優勢之一在於小班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有很多與教授直接交流的機會,因此求學時期別羞於提問,主動思考並探討問題,善用國際交換機會拓展自身視野,勇於跳出人生舒適圈。」成長從不是試卷上的標準答案,而是敢於在跌撞中,磨練出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